現代瘀血體質非常多,它影響我們的外貌和身體健康,是導致心腦血管疾?。X梗、心梗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)的元兇之一。很多老師都建議上了年紀的人平時吃點三七化化血瘀,預防突發的高危情況。因為過了35歲,面焦發墮,不止因陽明脈衰,也有瘀血不斷堆積的因素。隨著年齡增長,陽氣衰減,推動血行的能力緩緩下降,人體多少都血瘀。我們知道三七粉化瘀功效非常好,被稱為“血管的清道夫”,那么我們在用三七粉化瘀的時候要怎么用呢?有什么技巧呢?接下來三七君來教大家方法。
妙用三七粉化瘀的用法
化瘀選擇生吃三七粉!生三七怎么吃?
常規吃法是打粉,但買到高品質的三七粉是個問題。打成粉又看不出原材是不是“銅皮鐵骨菊花心”,如果不宜食用的“剪口”部分也打進去充數,或粉碎操作時達不到無菌級別,買家都無可奈何。另外,三七味道苦澀,難下咽。長期吃,內心是拒絕的。
其實吃三七不用這么痛苦,跟大家介紹一個國醫大師宋祚民先生常吃的三七食譜:宋老先生88歲去醫院檢查血管。頸動脈的血管壁里看不到瘀斑,像年輕人的血管壁一樣干凈,給他做造影的醫生都驚嘆不已。
熟吃法
丹參三七雞
材料:苗鄉有機三七10克、丹參30克、烏雞1只,鹽5克、姜適量
做法:烏雞洗凈切塊,三七、丹參裝于紗布袋中,扎緊袋口,與雞同放于砂鍋中,加清水600毫升,燒開后,加入姜絲和鹽,小火燉1小時,下味精。
三七枸杞雞
原料:三七10克,枸杞子15克。母雞1只,料酒、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姜片、蔥、白菜、調料適量。
方法:將母雞去內臟、爪尖、洗凈后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洗凈;再將三七片、枸杞子、姜片、蔥白菜塞入雞腹內,放入燉盅內,加入適量料酒、精鹽及水,封好口,入蒸籠回蒸2小時,出籠撒入胡椒即成。
這兩個食療方要么有偏寒的丹參、要么有滋陰的枸杞子,可以平衡三七的溫,不是瘀血體質的一般人都能吃了(痰濕、濕熱、大便不通、舌苔黃厚膩的人少吃)。
“血管清道夫”之三七
很多國醫大師、中醫老師都推薦用三七,因為它藥食同源而且化瘀不傷正。三七,因生長三至七年可挖采,且每莖下生三根、上生七葉而得名(又叫田七)??偨Y三七的用途,四個字就夠了:“血家圣藥”。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:“人參補氣第一,三七補血第一。味同而功亦等,故稱人參三七,為中藥之最珍貴者。”
這里的“補”是廣義的“養”。三七養血,包含活血、補血、止血三方面,對付血瘀、血虛、異常出血的一系列癥狀毫無壓力!
活血又止血,用現代的話說“雙向調節”,這是三七的神奇之處。用藥高手張錫純稱它“直如神龍變化,莫可端倪”。
三七“既善化血,又善止血,人多疑之”,但事實如此。比如用三七粉末涂傷口時,“其血立止”,說明能止血;并且肉眼可見,傷口附近已經凝結的瘀血“著三七皆化為黃水”,說明能活血化瘀。——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
古代軍隊常拿三七來作金創藥,極負盛名的“云南白藥”也以三七為主藥?,F代藥理研究表明,三七所含的“三七皂苷”成分能散瘀、消腫,明顯擴張冠狀動脈,增加血流量(《朱良春用藥經驗集》)。
三七有“生打熟補”的說法,是指生三七以打散瘀阻為主,補血次之,而熟三七以補血為主,化瘀次之。一般人宜先化瘀阻,以通為補,從生三七開始吃。
金不換——云南文山三七
文山三七的根莖密度更加緊實,皂苷含量穩定,被李時珍稱為”金不換“。珍貴的三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苛刻,要潮濕又怕積水,要在海拔1000-2000米,全年溫度最好維持在18~25度之間。
云南文山地區疏松的紅土地恰好滿足這些要求,因此才成為聞名全國的”三七之鄉“。三七有個種植難點:種過三七的土地,15-20年里不能再種三七。必須等能養好三七的地力恢復了再種,否則植株易生病進而絕收。很多三七的種植會依靠肥料來維持,勉強收上來的三七質量也不好,且存在農殘、重金屬超標等情況。很多三七不是用太陽自然晾干,而是用烘烤。三七本來性溫,烘烤增加了熱性,吃著更易上火。
其實有這種苦中回甘的三七是好三七,若是吃出了辛辣等味便不正宗了。其實嚼它還蠻簡單,只要你喜歡這個苦甘苦甘的味道。估計大多數人不喜歡,那就泡蜂蜜水喝、泡酒喝、煮肉湯喝,花樣多,養生又美味。除了上面宋祚民老先生的食療方子,再給大家推薦二個適合直接用三七片煮的活血益氣湯。
特別建議:
1、14歲以下少年兒童、孕婦、女性哺乳期、月經期間不宜食用;
2、濕熱體質、大便不通、舌苔黃厚膩、舌紅苔少、五心煩熱、陰虛口干者不適合單獨吃三七;
現代人運動不夠,氣血的流通本就不力;又習慣享受空調、冷飲,血遇寒則凝;再加上動腦多、易生氣,氣滯也會引發血瘀。
平時用三七片煮點雞湯、牛肉來吃是很好的清理血管、脈絡的方法,不讓瘀血積少成多,危害心臟、大腦等重要器官,亦能保持氣色紅潤,抵御衰老,比上千的護膚品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