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野生三七嗎?有的,但是那是幾百年前了,現在的話國內比較少,瀕臨滅絕,由于野生三七價格昂貴,導致前些年過渡采挖,目前已經非常稀少,國外越南、老撾等還有少許。如果您在市面上遇到,那您可得小心了,要加于鑒別,有可能你買的是假冒野生三七,那樣的貨還不如100多元一斤的正宗文山三七(種植的),下文我們會講到冒充品種。
這里我們再來說說三七的種植歷史,因三七的貴重和獨特功效,促使三七由野生變人工種植比絕大數中藥材要早。清代乾隆年間《開化府志》中有“開化三七,在市出售,暢銷全國”的記載。吳其浚在《植物名實圖考》中說:“余在滇時,以書詢廣南守,答云,三七莖葉,畏日惡雨,土司利之,亦勤栽培……蓋皆種生,非野卉也”。目前公認的文山種植歷史不少于400年。如今,全國95%以上的三七產在文山。文山縣已被國家命名為“中國三七之鄉”。如此長的種植歷史,也正佐證了野生三七的稀有了。如今大家能在市面上見到的三七基本都已經是人工種植的了,野生三七可以說是稀有的東西,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那么野生三七究竟長什么樣呢?說實話我是文山人都沒見過,我問了身邊的人也沒見過。只是聽說純野生三七生長于云南文山的原始森林中,三七頭要比人工種植的三七小,品相自然也要差一些。三七種植過程中必須悉心照料才能健康生長,稍不注意就會遭病蟲害、生病枯死或者腐爛,種植過程相當艱辛。所以說所謂的“半野生三七”更是假的了。下面就是一些商家所謂的野生三七:
野生三七假冒產品
第一、土三七
莖圓柱形,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;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中空。葉皺縮,常脫落,互生或近對生,展平后呈倒披針形,所開花為黃色。不易干燥,干后質較疏松,暗褐色,表面不平坦。這種是有毒的土三七,不是那些商家所謂的“野生三七”!
第二、藤三七
呈類圓柱形,稍扁或彎曲,珠芽呈不規則的塊狀。全體有多個大小不等的瘤狀芽突起,有的見被折斷芽留下的疤痕。栓皮稍厚而粗皺,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類白色,粉性,經水煮后斷面黃棕色。也有人以為這種是“野生三七”,其實是路邊都常見的藤三七。
第三、屏邊三七
根莖匍匐,有結節,節間極短,有凹陷的莖痕,節上有纖細的須根;根塊狀紡錘形。莖基鱗片近肉質,宿存;莖圓柱形,具條紋,綠色,無毛。要注意看,這種是屏邊三七,也不是“野生三七”或“半野生三七”。
第四、三七籽條
三七籽條就是通常說的兩年生的三七。籽條是三七地里的三七生病了,為了減少更大的損失,不得不挖;或者是由于三七種植成本非常高,某些種植戶因為經濟原因,無法繼續種植下去。為了盡快的周轉資金,不得不提前挖。有些不法商家就是看上籽條個小,所以拿來冒充野生三七。
第五、冬三七
冬三七是留種后采挖的三七,質量較差、比較皺縮,不飽滿,沒什么藥效。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就會拿冬三七來冒充野生三七。
現在網上、市面上推銷的野生三七、半野生三七,其實都是拿差的冬三七、沒生長好的三七籽條或者是長相與三七相似的土三七、藤三七、屏邊三七等來冒充的,與健康是背道而馳。所以消費者在選擇時切勿因聽到“野生”或者“半野生”就盲目購買,不僅治病養生沒有功效反而適得其反。